你知道各種不銹鋼各種合金鋼他們的金相組織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今天上海墨鉅以金相組織整理了一篇短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你知道這15種金相組織嗎?奧氏體,、鐵素體,、馬氏體、珠光體,、滲碳體,、貝氏體…
1.奧氏體
定義:
固溶在-fe中的碳及合金元素,仍保留-fe面心立方晶格特征:奧氏體是普通鋼在高溫下的結(jié)構(gòu),,存在于一定的溫度和成分范圍內(nèi),。一些淬硬鋼允許部分奧氏體保留到室溫。這種奧氏體稱為殘余奧氏體,。奧氏體通常由等軸多角形晶粒和孿晶組成,。熱處理結(jié)束時,奧氏體晶粒變小,,晶界呈不規(guī)則彎曲,。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加熱或保溫,晶粒長大,,晶界趨于平坦,。在鐵碳相圖中,奧氏體為高溫相,,存在于臨界點(diǎn)A1以上,,由珠光體逆共晶轉(zhuǎn)變。當(dāng)鋼中加入足夠的化學(xué)元素使奧氏體相帶,、Ni,、Mn等擴(kuò)展時,奧氏體可以在室溫下得到穩(wěn)定,,如奧氏體鋼,。
2.鐵素體
碳及合金元素在a-fe中的固溶
特點(diǎn):亞共析鋼中緩冷鐵氧體呈塊狀,晶界光滑,。當(dāng)碳含量接近共析時,,鐵素體沿晶界析出,。
3.滲碳體
碳和鐵的化合物
特點(diǎn):滲碳體不受硝酸溶液的腐蝕,顯微鏡下呈白色鮮艷的顏色,,但受堿性苦皮酸鈉腐蝕,,顯微鏡下呈黑色。滲碳體的微觀結(jié)構(gòu)是多種多樣的,,在鋼與鑄鐵等相中以片狀,、粒狀、網(wǎng)狀或板狀共存,。
(1)在液態(tài)鐵碳合金中,,第一結(jié)晶滲碳體(原生滲碳體)為塊狀,角度不明顯,,共晶滲碳體為骨架
(2)過共析鋼冷卻過程中,,沿Acm線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滲碳體)呈網(wǎng)狀結(jié)狀,共析滲碳體呈片狀
(3)鐵碳合金在Ar1以下冷卻時,,鐵素體析出滲碳體(第三紀(jì)滲碳體),,其在二次滲碳體或晶界處不連續(xù)且較薄。
4.珠光體
鐵碳合金中由共析反應(yīng)形成的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機(jī)械混合物
特征:珠光體片間的距離取決于奧氏體分解過程中過冷的程度,。過冷程度越大,,形成的珠光體片之間的距離越小。
(1)在A1~650℃形成的珠光體薄膜層較厚,,在金相顯微鏡下400倍以上的功率可分辨出平行寬鐵氧體和薄滲碳體,,稱為粗珠光體、片狀珠光體,,簡稱珠光體,。
(2)用金相顯微鏡將650~600℃形成的珠光體放大500倍。珠光體滲碳體上只有一條黑色的線,,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出層狀組織,,稱為sostenite,。
(3)金相顯微鏡將600~550℃形成的珠光體放大500倍,,無法分辨珠光體薄片,只能看到黑色球狀組織,,電子顯微鏡僅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薄片稱為troosite,。
5.上貝氏體
定義:針狀鐵素體針與針狀鐵素體針之間過飽和針狀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混合物
特點(diǎn):中溫(約350~550℃)過冷奧氏體的轉(zhuǎn)化產(chǎn)物,其典型形態(tài)為一串6~8od大致平行的鐵氧體板條,,板條長軸上排列有碳化物條或小塊,。典型的上貝氏體為羽狀,晶界為對稱軸,。由于取向不同,,羽毛可能是對稱的或不對稱的,,而鐵氧體羽毛可能是針狀的、點(diǎn)狀的或塊狀的,。如果是高碳高合金鋼,,就看不到針羽;中碳中合金鋼,針狀羽毛清晰;低碳低合金鋼,,羽毛非常清晰,,針厚。在過渡過程中,,上貝氏體在晶界形成,,并在晶界附近發(fā)育成不透明的晶體。
6.下貝氏體
同上,,但滲碳體在鐵氧體針
特點(diǎn):350℃~Ms過冷奧氏體轉(zhuǎn)化產(chǎn)物,。它的典型形式是含有過飽和碳的雙孔透鏡狀鐵氧體,其中含有單向碳化物片,。它在晶體內(nèi)部呈針狀,。與回火馬氏體不同的是,馬氏體呈層狀分布,,下貝氏體顏色相同,。下貝氏體的碳化物顆粒較回火馬氏體的碳化物顆粒厚,易腐蝕變黑;回火馬氏體顏色較淺,,不易腐蝕,。高碳、高合金鋼的碳化物彌散率高于低碳,、低合金鋼,。
7.粒狀貝氏體
大塊狀或條狀的鐵素體內(nèi)分布著眾多小島的復(fù)相組織:過冷奧氏體在最上層貝氏體轉(zhuǎn)變溫度區(qū)的轉(zhuǎn)變產(chǎn)物。首次形成時,,由鐵素體條帶結(jié)合形成的塊狀鐵素體和小塊富碳奧氏體組成,,富碳奧氏體可在后續(xù)冷卻過程中作為殘余奧氏體保留下來。也可部分或完全分解為鐵素體和滲碳體(珠光體或貝氏體)的混合物;最有可能的是,,它的一部分將成為馬氏體,,而它的一部分將保持形成一個兩相混合物稱為m-a組織。
8.無碳化物貝氏體
鐵氧體板的單相結(jié)構(gòu),,又稱鐵素體貝氏體
特征:形成溫度位于貝氏體轉(zhuǎn)變溫度帶的頂部,。富碳奧氏體形成于鐵素體板條之間。無碳化物貝氏體通常存在于低碳鋼中,,易在硅鋁含量較高的鋼中形成,。
9.馬氏體
碳在a-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
特點(diǎn):
(1)板條馬氏體:大致相同大小的薄馬氏體條帶沿平行方向排列,形成馬氏體束或場;原始奧氏體晶粒由于場間取向差異較大,,可形成多個方向不同的場,。由于板料馬氏體形成溫度較高,,在冷卻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自回火現(xiàn)象,形成的馬氏體中析出碳化物,,容易被腐蝕變黑,。
針狀馬氏體
(2),也稱為片狀馬氏體或高碳馬氏體,和它的基本特征是:在第一次形成的馬氏體片的奧氏體晶粒尺寸粗大,往往在整個糧食,分割的奧氏體晶粒尺寸,使馬氏體的形成后的大小限制,所以沒有規(guī)則的片狀馬氏體的大小和分布。針狀馬氏體是在一定方向上形成的,。在馬氏體針狀體中有一架中脊飛機(jī),。碳含量越高,馬氏體越明顯,,馬氏體越高,。同時,馬氏體之間存在白色殘余奧氏體,。
10.萊氏體
奧氏體與滲碳體共晶混合物
特征:枝晶奧氏體分布在滲碳體基體上,。
11.回火馬氏體
馬氏體的分解產(chǎn)生極細(xì)的過渡碳化物和過飽和度(低碳)的a相混合結(jié)構(gòu)
特點(diǎn):150~250℃回火形成馬氏體。該組織極易腐蝕,,在光學(xué)顯微鏡下(淬火馬氏體方向)呈深針狀組織,,與下貝氏體相似,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只能看到非常細(xì)小的碳化物顆粒,。
12.回火屈氏體
碳化物與a相的混合物
特點(diǎn):350~500℃馬氏體回火形成,。組織特征為鐵素體基體中分布著極細(xì)顆粒碳化物。針狀形態(tài)逐漸消失,,但仍隱約可見,。在光學(xué)顯微鏡下無法分辨碳化物,只能觀察到較暗的組織,,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兩相,。
13.回火sostenite
鐵氧體為基體,基體上均勻分布碳化物顆粒
特點(diǎn):500~650℃回火形成馬氏體,。組織由等軸向鐵素體和細(xì)晶碳化物組成,,馬氏體痕跡消失,滲碳體形態(tài)清晰,,但光鏡下難以分辨,,電鏡下可見較大的滲碳體顆粒。
14.球狀珠光體
由鐵氧體和粒狀碳化物組成
特征:經(jīng)球化退火得到滲碳體,,并以球團(tuán)形式分布在鐵素體基體上,。滲碳體球團(tuán)的尺寸取決于球化退火過程,,特別是冷卻速度,。球形珠光體可分為粗珠光體、球形珠光體和細(xì)珠光體四種,。
15.威斯納的組織
當(dāng)奧氏體晶粒尺寸較大,,冷卻速率適宜時,,前共析相可與片狀珠光體混合成針狀(片狀),稱為魏氏體結(jié)構(gòu)
特征:亞共析鋼中鐵氧體結(jié)構(gòu)呈片狀,、羽狀或三角形,,厚鐵氧體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它出現(xiàn)在奧氏體晶界,,并同時向晶內(nèi)生長,。
上一篇:鋼鐵嫁接電子商務(wù) 增厚利潤是主因
下一篇:新材料SP2215奧氏體耐熱不銹鋼國慶之際入選
最新文章:
> QSi3-3.5-1.5高載荷彈簧:超長抗松弛壽命的 “大力士” 彈簧2025-04-18
> QSi3-1耐磨齒輪:硅青銅干摩擦系數(shù)低至0.122025-04-18
> QSi1-3精密彈簧:探尋 1% 硅含量下彈性模量極值奧秘2025-04-18
> QSi1.8 船舶冷凝管:守護(hù)船舶的 “雙重護(hù)盾”2025-04-18
> QSi1.5-0.3高彈導(dǎo)電片:硅青銅的超強(qiáng)抗疲勞 “秘密”2025-04-18
> N10276(Hastelloy C - 276):核廢料罐抵御硝酸與氟離子輻射腐蝕的鉬鎢協(xié)作奧秘2025-04-17
相關(guān)文章:
> 奧氏體、馬氏體還有哪些金相組織,?2019-09-27